全國政協委員、中國保利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徐念沙建議從完善政策體系化設計,加強多環節執行和落地等三方面應對老齡化挑戰。
新華財經北京3月4日電(記者陳奧 張斯文) “十四五”時期,我國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挑戰。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,完善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,要求進一步激發養老服務消費潛力,擴大社會有效投資,優化供給結構,改善服務質量。全國政協委員、中國保利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徐念沙建議從完善政策體系化設計,加強多環節執行和落地等三方面應對老齡化挑戰。
“十四五”時期,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,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。目前,養老服務消費潛力、市場活力尚未充分激發,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依然存在。
徐念沙認為,加快發展養老產業仍面臨一系列制約因素。一是養老行業政策體系性、落地性有待提升。目前,行業標準規范、養老設施規劃建設、保險保障體系等仍存在短板。養老行業政策在整體協同、配套完善等方面仍難以滿足行業需求,各地區、各部門間的政策銜接、審批流程存在卡點。
二是支付能力與供給成本錯位,盈利模式尚未跑通。我國養老保障體系有待完善,大多數養老服務付費為老年人自行承擔,支付能力有限。而養老服務設施前期投資大,土地、建設、運營成本居高不下,利潤率較低,單個項目投資回報周期超過二十年,養老企業難以實現規?;l展。
養老用地規劃與供給保障不足,各地在落地執行中“打折扣”;土地出讓中對企業的資質審核把關不嚴,出讓后難以形成有效供給;大量閑置存量資源難以有效盤活,社區配套養老設施利用率不高,未能有效支撐居家、社區養老業務發展。
三是養老產業生態發展滯后,未形成良性循環。當前養老服務難以滿足老年人多樣化、多層次、個性化養老需求,養老用品、老年醫療、老年教育、養老金融等相關產業發展滯后。例如,我國老年用品產業集中在中低端領域,在技術、質量、種類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,制約了老齡用品的消費需求。
徐念沙建議,進一步完善養老行業體系化政策:
一是完善政策體系化設計,加強多環節執行和落地。建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法律法規體系。國務院成立工作領導小組,發揮養老服務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,加快養老相關國家標準與行業規范體系建設,將養老產業發展作為基層政府重點工作。
深化放管服,完善養老產業發展環境。形成民政、自然資源、住建、市場監管、衛健、社保等的聯合審批制度;設立專項產業基金支持養老產業展覽會,加大辦展及參展補貼力度。
加快醫養結合,加大養老人才培養。增加財政扶持力度,降低養老企業辦醫的準入門檻;開設養老服務專業,加大職業教育補貼,完善職業技能認證,建立與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跨國人才交流機制。
二是支持養老行業降本增效,增強造血能力。增強養老保障能力。加快商業養老保險等對社會資本開放,加大養老金融產品創新,完善多層次、多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。
降低養老用地成本。各地應明確養老用地專項計劃、供應比例,在年度建設用地計劃中予以傾斜,提前部署應對老齡化;嚴格資格審核與監管,確保養老用地真實用途;鼓勵存量改造,加大建設補貼。
降低養老運營成本。加大財政支持與稅收減免,根據養老機構星級評定實施差異化補貼政策;加大對住宅適老化、智慧養老、養老護理產品研發補貼。
降低養老資金成本。提供專項資金支持、無息或低息長期貸款;加快將養老機構納入公募REITs試點范圍。
三是支持“三位一體”中國特色養老模式發展。積極推廣以養老機構為支撐,輻射社區、居家養老的“三位一體”養老模式。各地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,整合閑置養老設施,支持養老機構進入街道、社區、家庭提供服務。對社區適老化改造,新建、改擴建養老設施提供財政補貼;發揮基層組織力量,協商解決部分業主抵抗社區引進養老機構,推動加快構建更加成熟定型的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。
編輯:羅浩